行业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打好普惠金融组合拳

分享到:
2025-03-24 浏览:165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蓬勃发展,在“三农”、小微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今年全国两会再次聚焦普惠金融。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便利度。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也就继续发展普惠金融建言献策。

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组成部分,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社会公平、促进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的《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

推动普惠金融进一步提质扩面降本,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要从金融政策、金融服务和配套措施等多个方面,完善普惠金融发展路径,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

要继续强化金融政策及监管的督导作用。历经十余年的发展,我国普惠金融已经从政策驱动、监管导向变为金融机构的主动选择,但来自政策和监管的引导仍具有重要意义。推动普惠金融进一步提质扩面降本,要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引导不同层级金融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普惠金融。持续完善政策框架,制定定向激励政策并进行差异化监管。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关键之年。围绕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金融管理部门进行了一系列规划。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今年将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力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小微、养老金融等领域。

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支持作用。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发展普惠金融的主力军。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7%。普惠金融的进一步提质扩面降本,离不开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努力。从银行业的角度而言,继续发展普惠金融,需要技术创新。针对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要通过数字技术与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扩大服务覆盖面;优化普惠重点领域产品服务供给,对重点人群提供精准支持;优化产品设计,创新服务模式,提升老少边穷地区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要持续完善发展普惠金融的社会环境。监管定规则、银行强服务,而社会则是打造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的关键。推动普惠金融进一步提质扩面降本,需要继续加强信用培育和意识提升工作。良好的普惠金融发展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加强金融教育,提升信用意识。在城镇地区,在常见生活场景加强基础金融知识宣教普及;在农村地区,继续推进信用村、信用户评选,完善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同时,强化舆论监督与权益保护。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投诉处理机制,鼓励、倡导相关方落实普惠金融社会责任。


本文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等非商业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