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工商银行五维数字化布局为例

分享到:
2022-12-16 浏览:5535

作者: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部 总经理 杨龙如

摘要: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等工作进行重点部署,为金融科技更好赋能乡村振兴指明了工作方向。工商银行履行使命责任,围绕全行城乡联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驱动,价值创造”工作思路,积极推进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探索和实践,取得一定工作成效。本文以工商银行的“数字技术”“数字资产”“数字基建”“数字生态”“数字基因”五维布局助力乡村振兴为例,对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实践路径进行了分析探讨,为深化数字乡村建设,实现金融科技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和启发。 

关键词:金融科技;乡村振兴;涉农贷款;数字乡村


一、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明确要求加快数字乡村建设。银行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引领,更好发挥技术和数据要素价值作用,进一步优化农业农村各类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在乡村的可达率和服务效率,在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同时,也极大拓展了金融服务发展空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工商银行党委统筹谋划,科学提出城乡联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战略落地,出台《关于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深化数字化转型总体方案》,为金融科技赋能数字乡村提供指导遵循。对照国家《数字乡村建设指南》要求,以工商银行为例,商业银行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还面临渠道触达、基础支撑、业务模式等挑战。

 

1.乡村金融渠道触达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及人口分布城乡存在较大差异。乡村金融服务渠道和服务能力相比城市,存在触达半径小、覆盖面窄等不足,地域间、群体间、机构间存在较大数字鸿沟。一是金融服务乡村渠道支撑有待加强。与乡村用户日益丰富的“存、贷、汇、缴、投”等金融服务需求相比,商业银行用户触达渠道仍需进一步丰富。二是线上服务适农化不足。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用户行为加速线上化,大部分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APP针对农村地区的专属线上服务,与市场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尚未建立起“一点多能、一网多用”的惠农综合服务平台。

 

2.乡村金融基础支撑体系有待加强 

农村地区信息基础有待更新,资产信息化程度不高,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不够完备,在生活、产业、政务等场景数据基础沉淀较少。一是农村资产评估难、风险高。涉农经营主体可信资产数据缺乏,采用人工勘查方法核实农户信息耗时费力,农业生产受季节、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影响大,难以形成全面、及时、专业的分析,无法建立起有效的资产评估体系。二是涉农经营数字化管理薄弱。涉农经营主体尚没有广泛建立起与数字经济市场相适应的运行管理机制,数字化程度不高,银行对涉农企业信息采集成本高、难度大,难以持续跟踪,未能广泛建立涉农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数据联接。

 

3.乡村金融产品业务模式有待创新 

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方面与农村金融需求还不能完全适配,现阶段乡村已形成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多元化农业产业链,商业银行涉农金融产品仍面临多样性、长期性的创新诉求。一是乡村数据资产基础不足。面向乡村客户的客户画像、村镇视图尚不完备,面临“贷给谁”“怎么管”等问题,无法快速通过数字赋能广泛触达客户。二是乡村数据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涉农数据采集标准不统一,存在数据冗余、关键信息缺失等情况,无法形成有效数据服务。涉农关键业务指标、涉农触达、服务渠道等数据动态监测能力和涉农风险把控能力仍需增强。

  

二、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在数字乡村战略指引下,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通知》,对金融服务渠道融合发展、农业产业金融服务供给、金融与民生系统互通和农村数字化基础进行了具体部署,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农村金融承载能力和农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商业银行当前致力于整合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服务渠道,多渠道触达客户,农村金融的覆盖面、可得性与便利性持续提高;推动金融与民生系统互通,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加速新一代金融科技成果的运用,有效支持了产供销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积极探索涉农数据跨领域共享应用,有效推进了农村建设数字化进程。 

工商银行发挥科技与金融融合优势,基于手机银行、普惠金融、智慧“三农”等产品服务,结合卫星遥感、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以推进《中国工商银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及“工银兴农通”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统一品牌为重点,结合当前乡村金融服务存在的薄弱环节,围绕数字基建、数字技术、数字资产、数字生态、数字基因五维布局进行探索运用,因地制宜打造惠农利民金融产品与服务,为城乡联动战略实施提供金融科技动力。

 

1.以数字技术推进乡村振兴现代化 

农业产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面对传统涉农领域信贷支持不足的情况,工商银行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加大对农村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在种植领域,为了解决农户资产评估难、农情观测难、数据核实难的痛点,结合分行需求,在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已使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数千亩水稻、玉米等农作物进行监测,指导农户进行灌溉、用肥用药、产量预估和应对气象灾害,不仅帮助农户增产增收,也为农户的精准授信和银行贷后检查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工商银行运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向普洱茶行业输出防伪溯源服务,建立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路溯源体系,打通银行与企业的数据连接,实现对5万余个茶饼溯源管控,累计溯源信息检索10万余次,有效延伸金融科技服务范围并助力企业降本提效。在线上金融服务领域,工商银行利用5G、音视频、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云网点智慧服务体系,将客户营销、业务处理、客服支持等客户服务要素深度触网,通过智能语音交互与客服引导、远程音视频办理等形式,形成连接客户生活与金融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互动式的非接触服务新模式,打造出“自助+智能+人工”“线上+远程+网点”的协同运营新格局。截至2022年上半年,已上线云网点1.5万余个,累计访问量超过10亿人次。同时,工商银行运用生物识别、5G、电子围栏等技术创新设计研发“兴农通”APP,积极构建涵盖基础金融业务、生态场景融合的特色化乡村金融客户服务模式,以打造现代农民易于操作、乐于使用的新农具、新超市、新平台,并利用APP建设工银服务e站,加快金融服务下沉,通过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将触角延伸到村镇的“最后一公里”。

 

2.以数字资产推进乡村振兴智能化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工商银行充分发挥自身海量数据优势,持续丰富和完善数字资产,提升数字资产的应用能力,做实做强做活数据新要素。 

一是推动并建立完备的涉农数据体系。一方面,充分利用自身业务全、覆盖面广的优势,夯实业务数据采集基础;另一方面,持续推动与第三方公司、公共服务领域系统的互联互通,统一数据标准、存储管理,为数据在乡村领域的跨机构、跨市场、跨领域综合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撑。二是提升数据资产经营能力。深入推动数字资产化,做实、做强、做活数据资产。工商银行运用知识图谱、机器学习、BI工具、深度挖掘等技术,加快形成数据分析、决策、行动、反馈的数据资源闭环,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乡村数字化经营“统一大脑”。目前在浙江已打通工商银行与相关农业合作方的农业经营数据,构建起农户识别、风险筛查、授信评分等模型,做到一户一授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专属农户e贷融资服务,实现了让“数据跑腿”代替人工“跑村跑户”的数字化经营能力升级。

 

3.以数字基建推进乡村振兴线上化

数字基建是推进乡村振兴数字化转型的根基,工商银行对内加强数据和算力设施建设提升数字生产力,对外提升网络安全与外部入侵防御等风险管理能力,为乡村经济创新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和坚实的“基座”。

一是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持续优化“云计算+分布式”基础设施平台,支持集群内“一云多芯”混合部署,有效应对乡村数字化转型对算力、高可用带来的挑战。打造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高效共享的算力服务,将涉农数据从采集到使用的全链路时效提升至秒级,支撑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及用数赋智规模化应用。二是完善涉农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推进数据安全分类分级治理,设立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要求,落实技术保护措施,加强移动端个人隐私保护,引入合规检测工具,强化对大数据应用的安全访问控制和数据保护。

 

4.以数字生态推进乡村振兴开放化 

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建设目标,工商银行发挥技术优势,打破时空和信息不对称的制约,积极构建金融科技生态圈,与合作方共建美丽乡村。 

在产融生态方面,工商银行持续加强与各核心企业的合作力度,充分利用自身完善的产品体系及科技能力,对外输出API基础服务,与温氏、天邦等上千家农业核心企业实现对接,2022年上半年分别新渗透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0家和227家,涉农供应链达1586条,带动上下游客户16779户,较年初新增6219户、增幅59%,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供给能力。在产销生态方面,工商银行联合农业农村部,推出乡村振兴专属撮合平台。平台集产品展示、需求发布、磋商洽谈、交易结算、融资支持等功能于一体,以数字金融建设赋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政策项目的落地实施。截至2022年上半年,平台已覆盖全国近50%农业强镇、60%现代农业产业园、70%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服务5.2万余个农业经营主体,促成合作意向3300余项。在服务生态方面,近年各地政府部门推动打造乡村数字生态,工商银行紧跟任务形势、分析研判需求,创新推出“数字乡村”综合服务云平台,通过“一窗受理”方式,面向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涵盖党务、村务、政务、财务、金融服务“五位一体”的服务,并在其中首创“区块链+农村三资”应用方案和“省、市、县、乡、村”五级穿透模式,全面满足“数字乡村+普惠金融”的乡村振兴需求,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截至2022年上半年已覆盖全国31个省、300个地市、860个县,成功锁定15万个村集体。

 

5.以数字基因推进乡村振兴体系化 

工商银行秉承“国家所需、金融所能、工行所长”原则,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制定城乡联动发展战略规划,有序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在总行层面,为强化金融科技赋能效果,在金融科技条线内建立战略工程落地机制,分解战略目标、编制任务清单、形成全景视图,加强科技资源投入保障,纵深推进战略实施,统筹指导和协调推进各项工作,推动各项任务顺利实施。在分行层面,联合各分行组建乡村振兴柔性工作团队,采用现场走访、线上调研、联学共建等形式,总行科技机构与分行携手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落到实处。结合分行属地特色产业、场景,以分行典型项目、案例为抓手,建立工程展示社区,推进分行间项目横向共享,加快响应分行同质性需求,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金融科技更好赋能乡村振兴的建议

 

工商银行通过“五维布局”提升了农村金融的覆盖面、可得性与便利性,为商业银行通过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参考借鉴。数字乡村建设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乡村金融服务数字化已成为商业银行实现自身和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结合点和切入点,下一步,需持续探索新技术赋能“数字乡村”“数字普惠”新场景的发力方向,不断助推金融服务下沉,提升适农化水平,满足乡村多样化、多层次金融服务需求,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一是进一步加快数字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持续丰富和提升卫星遥感算法的覆盖面和通用性,提升金融服务质效。规模化引入AI摄像头、环境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提升对农业生产经营数据自动化采集和智能化分析能力。通过数字孪生构建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等应用场景,提升乡村产业生产经营水平。

二是持续提升农村数字资产基础建设。通过打造乡村振兴大数据管理平台,统筹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管理,推动涉农数据跨领域共享应用,通过模型设计与数据融合,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风险监控体系,以数据驱动创新和丰富种植e贷、整村授信等金融服务和产品,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三是积极推进农村金融生态发展。从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智慧农业创新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数字治理能力提升、乡村网络文化振兴、智慧绿色乡村打造、公共服务效能提升七个方向,加强与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各类优质平台共享协作,推动涉农业务场景创新,激活服务乡村市场效能。

 



本文来源:《现代金融导刊》2022年第9期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等非商业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