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网点“智能化”转型提速
- 2017-09-25 浏览:6449
银行网点“智能化”转型正在提速。日前公布的银行中报数据显示,多家银行的物理网点布局和柜员人数增速放缓,甚至绝对数量有所减少。与此同时,各银行自助终端、智慧柜台数量则不断增加。
业内人士表示,智能化已成为各银行转型的缩影和突破口,具体体现在:一方面,效益较差的网点被裁撤;另一方面,原来大而全的网点正在向轻型化、智能化方向改造升级。
柜员数量与智慧柜台数量呈“此消彼长”
中报数据显示,五家国有大行的网点在上半年共减少162个,基层柜员减少达27104人。股份制银行虽然仍在扩大网点数量,但柜员人数同样出现较大幅度减少。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4家股份制银行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分别减少员工1458人、915人、5164人和144人,这其中以基层柜员为主。据了解,往年银行减员的现象往往出现在国有大行。
中信银行年报解释称,减员的对象大部分来自于网点运营人员,报告期内,新建综合网点面积从2014年以前的1000平方米至1500平方米下降至500平方米至800平方米,通过业务集中上收、网点服务配套调整等系列举措,节约网点运营人员1832人。
与减员对应的是各银行自助终端、智慧柜台数量的不断增加。截至今年6月末,建行在运行的自助柜员机97717台,较上年末增加183台,投入运营自助银行28568家,新增696家;中行智能柜台投放达11245台,较去年底的253台激增4344.66%;农行同样大力推进网点标准化管理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截至6月末,在网点共投放“超级柜台”3.6万台,覆盖了90%的物理网点。
多因素齐推进
为了顺应金融科技的发展,多家银行表示,未来将大力推进网点标准化管理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例如,近年来,工商银行在全行大力推行“人智+机智”相结合的智能服务模式,努力提升银行网点的服务供给能力和客户的服务体验。工行表示,预计2017年工行境内的全部网点都将实现智能服务。
农行中报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网点标准化管理转型率达71%。
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平安银行零售银行业务持续深化转型和升级工作,全面推进智能化零售银行转型,创新“SAT(社交+移动应用+远程服务)+智能网点”为核心的零售银行服务体系。
银行纷纷进行智能化转型受到多方面因素推动。业内人士表示,从银行内部发展策略来看,银行网点智能化的出发点有三: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高效率;三是改善客户体验。网点作为银行最为“昂贵”的渠道资源,能否实现有效回报将决定银行的整体绩效水平。此外,网点租金和人工成本的上涨、硬件维护成本和设备更新投资需求也在竞争的压力下大幅度“被动”上升,这也进一步加大了网点的盈利压力。提升网点渠道整体投资回报率以及网点的经营效率已成为银行关注的核心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网点的布局、功能、效率、服务能力等直接关系到银行竞争力,一个区域的网点竞争力决定了商业银行在该区域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而网点要实现业务竞争上的优势,一方面要依赖于渠道员工的战略执行能力、专业技能、服务能力和营销能力,也就是员工素质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要推动网点转型,强化各渠道整体能力的发挥、管理机制的优化和科技等中后台管理系统的支撑。
记者注意到,政策方面,近期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人工智能从行业层面被提至国家层面。其中,在智能金融方面,《规划》提出,要建立金融大数据系统,提升金融多媒体数据处理与理解能力。创新智能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金融新业态,将智能金融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尚处初级阶段
对于银行转型的未来,董希淼认为,智能化转型升级的终极目标是具备真正的智慧型“大脑”。“现阶段,商业银行推进智能化转型升级可考虑如下三方面策略:一是网点智能化建设应‘扬长避短’;二是流程优化,并将智能知识嵌入和应用在流程中;三是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乃至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董希淼表示,网点智能化考虑的重点应该是“线上线下”的融合,在对网点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的同时,也应进行更精准的客户定位和分层。
业内人士也表示,尽管国内的不少银行都在进行智能化网点改造,但整体而言,国内银行还处于试点的初级阶段,有一些银行对智能化投资缺乏合理的规划,多少有些“为了智能化而智能化”的意味,背离了智能化的初衷。因此,智能化投资一定要考虑自身客户的结构和业务的定位,不要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