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规范开放银行发展 加快数字化转型

分享到:
2020-10-09 浏览:3600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银行业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利用新兴技术优化金融产品、拓宽服务渠道。在此背景下,金融服务模式不断创新迭代,基于API模式的开放银行已成为引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新路径。银行业要秉持守正创新、安全合规原则,合理运用开放银行手段深化与实体经济、民生服务的跨界融合,全面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贡献金融硬核力量。

 

开放银行管理的新思路

 

1、树立正确开放理念,推动金融数字转型升级

开放银行健康发展的关键是要坚持合规原则,筑牢守正底线。首先,开放的是金融服务,而不是金融资质。开放银行的本质是开放服务,无论业务的模式、形态如何变化,其初心仍是将金融服务融入实体经济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金融机构绝不能将金融资质违规转包给合作方,必须确保金融的持牌经营,避免因开放而滋生监管套利。其次,开放的是数字能力,而不是原始数据。数据共享是开放银行发挥协同效应的重要基础,如何在数据的保护与共享之间取得平衡,关键是要处理好数据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关系。商业银行应秉持最小够用、用而不存原则发挥数据要素倍增作用,稳健地利用开放银行推动数字化转型。最后,开放是双向赋能,而不是单向付出。金融业务离不开实体经济沃土,实体经济发展也离不开金融活水。开放银行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理念,通过双向赋能建立金融业务与实体经济二者间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良性生态体系。


2、
加强金融能力输出,提升服务便民利企水平

在金融为民方面,商业银行要加强与教育、医疗、交通、社保等领域的场景共建、数据共享,结合自身禀赋通过API、SDK等方式将金融服务、产品、科技能力输出,打造服务场景化、业务扁平化、能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使得金融服务不再只承载于银行自身的实体网点和电子渠道,真正实现哪有客户哪就有银行、哪有场景哪就有银行,做到服务“无处不在、无微不至”。在金融利企方面,通过服务模块化输出与插件式对接,将金融服务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毛细血管”,为中小微企业“输血供氧”,彰显金融服务的独特价值,有效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和满意度。


3、
强化内部风险管控,保障开放服务安全可靠

安全是开放的前提,商业银行要把风险管理作为发展开放银行的根基和命脉,强化安全意识,恪守安全红线。针对数据安全,充分运用加密存储、访问控制、标记化、安全审计等措施,加强开放银行数据隐私保护能力;借助多方安全计算、同态加密、零知识证明等技术手段建立数据可信共享机制,推动数据更好赋能金融服务。针对网络攻击,定期组织开展风险排查与安全评估,强化机构间联防联控,避免因某一合作方的风控短板而引发“木桶效应”,提升开放银行生态体系对网络攻击的整体防御水平。针对业务风险,要加强身份认证、权限管理和应用授权,建立完备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做好对合作方端到端的业务风险监测,确保开放银行业务全链条合规可靠。


4、
深入应用监管科技,强化开放银行数字监管

开放银行是金融和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促使商业银行与众多实体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服务新形态,客观上扩大了银行服务的外延与边界,给传统监管手段和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因此,要强化监管科技研究与应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优化金融监管手段,综合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建立数字化监管规则库、监管知识图谱和智能化数字监管平台,探索数字化监管新范式,识别开放银行边界、解构交叉融合业务,不断增强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穿透性,引导金融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银行健康高效发展之路。



本文来源:金融电子化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等非商业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